退保不仅要扣除手续费,而且保费是按时间比例退,比如承保日期过了一半,就扣一半的费用。下面为大家推荐《买错保险退保之后再投保会有哪些影响,不退保怎么降低损失》,欢迎阅读。
买错保险退保之后再投保会有哪些影响,不退保怎么降低损失
觉得自己买的保险不适合自己?
想要买更“划算”的险种?
突遭变故无力继续全额缴纳保费?
想退保?
但是,又不知道退了会有什么损失,该不该退,犹豫不决。
今天,我们就退保一事,好好跟大家聊聊。
一般来讲,我们是劝保不劝退。
首先,退保成本高;
退保不仅要扣除手续费,而且保费是按时间比例退,比如承保日期过了一半,就扣一半的费用。
如果是短期消费型保险,保单生效后,要扣除手续费和已保障期间的保费。手续费用看具体保险合同约定。
若是长期保险,过了犹豫期,一旦退保,就需要承受很大经济损失。比如,长期寿险一旦退保,所能拿到的不是已经交出的保费,而是保单的现金价值。
其次,重新投保价格高;
如果退保后再投保,会在经济上和其他方面蒙受双重损失。
这主要体现在:
1、再投保时交费标准会提高
退保后如果想再重新投保,可能会因为年龄的增加,所缴的保费也会增加。
2、重新投保时的保险权益可能受到限制
若因退保而重新考虑投保长期性人寿保险,其保险条款中约定的疾病身故、疾病致残或自杀的保险责任免除期将重新计算。
若被保险人在责任免除期发生保险事故,保险公司不予赔偿。
3、重新投保时可能会被拒保
某些人寿保险条款,以被保险人身体健康且不超过规定年龄为条件。
被保险人退保后再投保,可能会因身体状况的变化或超过规定的年龄而被拒保,从而失去获得保险保障的权利。
总的来说,不管怎么计算,退保都是一个赔本的买卖。
买前要谨慎,搞清自己的需求,多了解。
那不退保,如何降低损失?
退保只是“最后的选择”,最终我们还是要寻找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的方法。
举个例子。
50多岁的黄女士没想清楚就投保了一份寿险。后面发现这份保险对自己来说并不适用,也很不划算,就想到要去保险公司“退掉”这份保单。但是“退保”会损失一大笔钱,黄女士很犹豫。
根据黄女士的情况,如果想不受损失拿回全部保费,就特别要注意时间节点,利用好犹豫期和可证明误导的证据。
1、10天犹豫期
对于长期寿险,保险公司发下保单的10天内被称作“犹豫期”或“冷静期”。
这个10天一般从保单生效之日算起的10—15天,在这一期限内提出退保则无须承担损失。
2、证明误导可随时退保
如果能够证明当时代理业务的保险营销员存在故意误导行为,也可以根据《保险法》、《民法通则》、《合同法》等相关规定,要求保险公司退还已缴全部保费。(前提是,不能错过“犹豫期”)
3、更改险种
通过将所购买的寿险产品变更为其他较为合适的险种,来降低损失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。
因为一般来说,保险公司内部对于不分红的寿险产品,基本可以选择互相更换。
4、利用宽限期推迟交费
如果是年缴保单,又正好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想退保,可以利用保单的宽限期推迟交费。
续缴保单一般有60天的宽限期。
如果超过60天以后,保单的保障功能就会失效。
不过还有两年的“宽限期”,让保单处于失效状态,在保单失效2年内,还是可以在有交费能力时,补交欠缴的保费和利息来申请恢复保单。
恢复后,保单效力不变。
所以,以上方法,你学会了吗?
延伸阅读:退保到底会有哪些损失?
第一,经济的损失。
一般来说,超过犹豫期的退保,往往只能换回来部分保费。这里消费者要了解一下“现金价值”这件事。
什么是现金价值?现金价值又称“解约退还金”或“退保价值”,通俗点说,它就是你要放弃这份保单所能拿到的剩余价值——可以简单理解为退保费。一般情况下,退保越早,我们得到的退保金就越少,而在未交满两年保费的情况之下,退还的保费就更少了。看到这里,大家先不要觉得“现金价值”的设置是个坑,它的设立是有其合理性的。
现金价值到底是个什么“鬼”?
第二,退保后,原有保障丧失。
这一点很好理解,退保后,消费者自然就享受不到原有的保障了,家庭又重新回到不安定状态,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风险。
第三,退保后再投保,可能面临新状况。
首先,退保后新考虑投保长期性人寿保险的话,责任免除期将重新计算。若保户在责任免除期发生保险事故,保险公司不予赔偿。其次,退保后再投保,可能会因身体状况的变化或超过规定的年龄而被加费甚至拒保,从而失去获得保险保障的权利。
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
若有不妥,请告知,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!
271626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